浇地必须‘浇透’才行吗?答:农民浇地有一种偏见,即认为浇地必须‘浇透’才行。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所谓的浇透指的是一次浇水后上部湿润土壤层必须与下部湿润土壤层相接。其实这并没有科学依据,因为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其根系层埋藏的深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苗期根系较浅,中、后期根系才发育延伸到一定深度(其根系层一般不超40厘米)。所以浇地时尤其是苗期根本不需要把地浇透。即使是生长旺盛时也没有必要一定把水浇透,只要满足作物根系层深度的储水要求即可。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让农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灌溉的方式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看出农业正在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在发展。喷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其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通过对水加压,使其以喷射状形成细小的水滴,然后空中散布到田间,其不仅可以起到灌溉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调节小范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具有非常好的环保效果。而其中的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巧,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并且水气蒸发的也比较少。它是利用双上孔的滴灌带,直接的铺设在作物的畦面上,能够为棚内的作物的生长供给良好的环境。下面雨顺灌溉为您介绍下双上软管滴灌新技巧:方法:滴灌是经过安装在毛细管上的滴头把水一滴滴均匀而又迟缓地滴入植物根区邻近的泥土中,借助于泥土的毛细管力的作用,使水分在泥土中渗入和扩散,供植物的根系吸收以及利用,泥土的水分始终处于非饱和的情况,使泥土蓬松透气性强,利于植物生长。采取软管滴灌的原则是勤灌少灌,一次量7—15立方米/亩。
在部分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水资源匮乏,部分灌区没有水源的保证。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另一部分地区虽有水源但是灌区的配套措施已经使用了接近20年左右,水源渠道老化,同时由于受到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灌区工程标准低、工程配套差,水源渠道也年久失修,每次过程中渗水、漏水现象严重,稀缺的水没有全部到达灌溉区而是漏在了管道当中;另一方面,大部分需要的农田仍然是大面积的漫灌,一些农田土地坑坑洼洼、高低不一致,用水程度十分严重;再者有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格外严重,更是有的工程“带病作业”,使得灌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下降。
二、施肥系统。在田间要对施肥进行定量设计,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三、选择适宜肥料种类。但缺点是毛管容易堵塞,且易受植物根系影响,有些植物根系会钻进渗灌管的毛细孔内破坏毛管。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氨水、素、硫、铵、一铵、二铵、化钾、硫钾、硝钾、酸钙、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先,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漏,以免堵塞管道。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园林工程费用的福州雨顺灌溉于2025/5/9 21:28:32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zhangzhou.mf1288.com/fzysgg-2861350148.html